水稻上山?这个村60余亩撂荒地变身“希望田”
2025-07-03 21:00:00
近日,记者从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悉,一项颇具意义的农业技术突破在罗城镇铁岭村实现——60余亩撂荒地复垦后试种的节水抗旱稻长势良好,绿意盎然的田垄间已初现丰收雏形。 7月1日,在罗城镇铁岭村11组的村集体经济节水抗旱稻试验田内,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许春梅正和特聘农技员一起查看节水抗旱稻长势,并为村干部讲解近期节水抗旱稻管护注意事项。 铁岭村荒坡地较多,且水资源相对匮乏,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难度较大。“经多方考察后,我们于今年4月中旬一共种了60余亩节水抗旱稻,以目前的长势来看,预计到丰收时每亩能收800斤谷子。”罗城镇铁岭村纪委书记杨盛全告诉记者,有部分村民也拿了些种子回去尝试自己种,大家的反响都很好,如果最终效果不错,他们会持续加大推广种植节水抗旱稻的力度。 据了解,节水抗旱稻具有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的特点,与水稻种植相比,既能节约农业用水,还能省去育秧、栽秧、薅秧等环节,有效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种植成本,可以说是投入少、产出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丘陵坡地上种出水稻,这个曾经的“不可能”,如今在犍为正逐渐变为现实。犍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许春梅说:“我们跳出坡台地水源限制,以水稻品种‘水改旱’实现作物类型‘旱改水’,不仅是全市丘陵地区荒坡地种植节水抗旱稻的先例,也破解了我县干旱种植水稻难的难题。” 此外,健全的特聘农技员机制,也为节水抗旱稻种植全程保驾护航,确保其种得好、长得壮。节水抗旱稻种植期间,特聘农技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全生育期“保姆式”服务,让节水抗旱稻种植每个环节都有专业技术兜底,极大提升种植科学性与成功率。
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