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应答 接诉即办丨以治疏堵!马边多措并举拿掉“心头梗”
“因为农贸市场在我们社区,所以每天的车流量、人流量都特别大,加上周边的道路老旧狭窄,所以每天都很拥堵,给群众日常出行造成严重影响。现在整体改造后,出行方便安全多了,大家都很高兴、很满意。”谈起这段时间的改变,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张坝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凯很高兴。
杨凯口中的区域被马边人俗称为“张坝片区”,是马边县城入城通道之一,其拥堵问题一直是马边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老、旧、破、乱、堵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因诸多历史原因,中梗阻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是缓堵保畅工作推动中的一块“硬骨头”。
结合市委“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主题实践活动,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决心拿掉这块“心头梗”,县住建、交通、综合执法、民建等部门闻令而动,聚力攻坚、迎难而上,高效高质完成张坝片区整体改造。如今,张坝片区交通堵塞已成为历史。
以“建”为要 打通道路梗堵点
张坝片区地势低洼极易发生内涝,房屋主要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木质结构居多、密度大,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街道交通拥堵,小区环境脏乱,排水排污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改造意愿迫切。马边县委、县政府将该片区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强效举措,按照“山水环绕、景城一体、产城相融”发展思路,整体推进张坝片区城市更新。
凝聚工作合力。坚持规划先行,委托专业机构结合实际编制县城概念规划、城市更新建设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成立县委、县政府领导任双组长,县委政法委、司法、住建、自然资源、综合执法、经信、信访、民建等多部门参与的项目指挥部,建立定期会商、每周现场办公等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举全县之力抓好张坝片区改造工作。
争取资源资金。抢抓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托底性帮扶政策机遇,紧盯国家城市更新政策“窗口期”,精心包装生成城市更新项目,县级领导主动走上去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累计争取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3.407亿元,同步整合财政资金8000万元,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内外联动提速。该县住建局科学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有效缩短勘察、设计、招标等时限,保障工程前期手续合理合规快速完成。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提前介入,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项目批复实施、施工招标等工作用时。指挥部每天调度,每周现场办公,统筹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协调移动、联通、广电、电信等国资国企一体联动,配合做好通信管网改造、地下管廊建设,确保项目高效快捷推进。
以“治”入手 绘好最大同心圆
张坝片区整体改造,拆迁是重中之重,涉及对象210户、1.9万平方米。民建镇和县住建局会同相关单位,昼夜奋战100天,完成评估、签约、腾房三个100%,成为马边签约速度最快、矛盾纠纷最少、群众认可度最高的城市拆迁案例。
田间地头“听民心”。民建镇、县住建局、张坝社区等单位坚持一线工作法,通过“坝坝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拆迁区域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和建议,准确掌握居民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和矛盾点48个,为拆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精准施策“解民忧”。反复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审题”,针对性出台征收补偿、拆迁工作推进方案,成立签约组、结算组、现场勘验等若干小组,健全“1+1+7”工作模式,明确“364”工作要求,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网格长负责制,责任落实到点到人。每个网格明确专组、专人,坚持“5+2”“白+黑”,深入群众一线,宣传政策、真诚沟通、逐户算账,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满意指数。
上下联动“破难题”。县级领导干部示范带头,县住建、财政、民建镇等多部门强化联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全力做好人、财、物等各方面保障,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携手“答题”。坚持拆治并举,对违章建筑严于执法、敢于“亮剑”,对于拒不配合、漫天要价的群众,聘请法律顾问、送法上门,对居住困难群众,积极调剂房源、解燃眉之急,既保障拆迁进度,又体现服务温度。
以“疏”为重 提升出行通畅度
民生工程事关民生,需要暖心推进。马边县委、县政府要求交通、综合执法、交通等部门坚持疏导为重,在合理规划交通路线、规范农贸市场秩序、整治乱停乱放等方面多向发力,切实提升出行通畅度。
优化布局显温度。综合考虑市政施工,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投入5000万元启动双向四车道高架桥建设,目前已达成通车条件。县综合执法局联合县住建、市场监管,在北门桥——廊桥段设立临时农贸市场,设置250个摊位,引导200余户摊贩入市经营。县交通运输局新增1条公交线路途经张坝片区,调整后共投入19台公交车、3条公交线路方便群众绿色出行,有效缓解拥堵现状。
综合执法有力度。县交警大队联合县综合执法局、交通运输部门及社区,采取“高峰设执勤点+平峰加强巡逻”模式,整治乱停乱放、规范停车秩序,改造期间共计查处违法行为221起,劝导违停车辆400余辆。组建执法队伍4支共20人,开展扫街宣传30余次,有效引导200余户蔬菜、果农和流动摊贩入市,杜绝占道经营乱象。
规范管理保长效。在张坝社区与北门桥三岔路口、农贸市场门口设置执勤点,每周定期组织警力开展酒醉驾、涉牌涉证、货车违法进城等专项整治行动,常态长效推动有序治理。建立“城管+市监+镇”三方共管机制,落实“摊前三包”责任制,市场日均人流量达2000人次,销售农产品超20吨,周边道路拥堵警情下降73%,实现市容提质与民生保障双赢互促。